全国咨询热线:400-836-5895 | 申请试用 |
移动恩讯舆情 | 收藏本站| 网站地图:(XML)
当前位置:首页 > 舆情监测热点 >
舆情监测如何研判,掌握舆情火势【舆情监测】
2018-07-20    点击频次:   
   舆情事件有等级区分,从蓝色到红色进行说明;舆情发展同样分阶段,从萌芽到舆情回落期;那么如何进行研判,了解掌握舆情走势,为舆情处置做科学依据。
舆情监测
1.传播扩散
传播扩散主要指舆情事件的扩散路径,不同的扩散路径代表不同的舆论关注预期。一般来说,来自网民爆料的敏感信息,舆情预警​在梳理网民观点、跟进关注情况的同时,还需要研判媒体介入报道的可能性和报道方式等内容;如果网民爆料后,已经有媒体介入报道,舆情预警则需观察和评估有关报道的内容倾向、转载情况等。相比之下,来自媒体首发报道的信息,舆情预警也需要预判有关报道内容在网民中可能引起的反响,评估报道在社交媒体的扩散情况。
2.传播焦点转移
传播焦点转移经常出现在舆情事件发展的中后期。传播焦点的转移,根本原因是舆论关注矛盾焦点的转移,以及将过往事件连接整合,从信息孤岛变成信息群,促成这一转移的,既可能是新事实或挖掘连接,也可能是媒体或涉事单位的主动引导。传播焦点转移是舆情走向研判的重要环节。
3.情绪变化
舆情向不同传播渠道的扩散,舆情关注焦点的转移,势必引发舆论场观点倾向的变化,这一变化是舆情走向最直接、最显性的表征。近年来,公众一边倒的舆情事件,几日后180°翻转,也是常有。
舆情监测
4.各方介入影响
对各方介入的评估,应视情况考虑监管部门、新闻媒体、专家学者、竞争对手、合作方、(事故或纠纷的)受害人、律师等各方面因素,研判其介入时机、介入方式、介入程度和产生的影响。
涉事主体的舆情应对是各方介入的重要内容,因应对失误导致舆情发酵的案例已不鲜见。主要是通过观察舆情应对当事人判断和化解舆情危机的能力与水平。关于舆情应对的分析,可以从官方响应、信息发布、公信力、动态反应、问责处理、应对技巧六大角度进行梳理,评估舆情应对的特点、优点、缺点、经验、教训、态度、策略等内容。
5.舆情环境因素
在舆情研判中,舆情传播态势和舆情事件中利益相关方的变化是相对显性的。热点舆情预警的态势研判,还有必要再向纵深拓展,挖掘舆情事件背后相对隐性但显著影响舆情走向的推动因素。比较常见的因素是社会思潮、公众心理和社会矛盾基本面,这三者是大部分公共治理相关舆情事件背后最重要的潜在影响因素。社会矛盾基本面是公众心理形成的基础,公众心理又影响社会思潮的变化。但这一路径也不是线性的,社会思潮也可以通过社会矛盾的载体作用于公众心理,进而在特定舆情事件中表现出来。

此外,行业特点、政策背景、历史因素、关联话题、媒介传播特点等在影响舆情事件发展方向和方式上起着重要作用。特别是,历史的视角是舆情研判的重要方法,在一些广泛触及政治与社会议题的舆情中,历史与现状交织,舆情研判需要明晰相关议题主要的历史发展脉络,找到该议题的现状在一个历史视野中的定位,提高舆情研判的观察立足点,扩大舆情研判的历史纵深。


立即注册 免费试用 TRIAI FOR FREE

联系恩讯 CONDADT US

  • 北京市顺义区复兴四街3号院4号楼1至8层101内4层B408室
  • 4008-365-895

恩讯名片!